close

散戶投資正典導讀          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  這是一本「投資百科全書」,詳細介紹投資歷史,並用數據檢驗各種投資觀念。社會科學研究有個盲點,企圖心很容易左右研究結果,所以不同學派之間儘管見解不同,研究結果總能支持他們的看法。書的寫作也一樣,一旦作者心中有偏頗的立場,就如同戴著有色眼鏡,怎麼看世界的顏免都一樣。所以作者是否客觀,會嚴重影響論點的可信度。以這個角度來看,席格爾是個立場客觀的作者,由他來評論效率市場及技術分析的爭議,比較具有可信度。

  這本書極力推崇股票是長線投資的最佳選擇,原因是債券無法抵抗通貨膨脹,但股票擁有實體資產,長期收益能隨通貨膨脹上漲。此外,股票由於短線風險較高,所以風險溢酬比債券大,這給了長線投資人一項大禮物,因為股票的長期風險比債券低,卻能享受更高的報酬,這等於撿到大便宜。

  其次,「價值投資」比「成長投資」更有價值。作者強調「成長不代表報酬,這項原則適用於個股、產業、甚至國家。」成長股並不是好的選擇,這個觀念顛覆許多人的信念。其實重點不是成長性是否有害投資,而是為成長付出太高代價會傷害報酬率。如果能以合理的成本取得,成長便由阻力變成助力。強調價值投資其實也意謂著要反市場操作,席格爾認為在「均數回歸」現象下,股市目前的困頓隱含未來的樂觀,所以在別人悲觀時,應該樂觀以對。

  書中對各種影響報酬率的因素,都用統計數據驗證,得到的結論相當有參考性。例如媒體上一再報導的元月行情、小型股與大型股、新上市股,甚至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等,都有深入的分析。這些研究有個重要的結論:「成功的模式會自我毀滅」,已經證實有用的操作模型,失敗的機率相當高,這對想用程式交易,或者看媒體操作的投資人而言,意義非凡。

  在投資領域中,不了解歷史等於閉著眼睛在叢林中生活。作者對百年來重要的經濟或政治事件、全球股市的變動等,都有深入的分析,瞭解歷史才有能力面對未來,這部分也值得細讀。

  不同於其他書本把最終解決方案放在指數基金,作者進一步指出,由於指數基金愈來愈受歡迎,新成分股加入前總會大漲,影響未來的報酬率。而且指數基金比較適合「效率市場假說」的環境,但真實的股市並非完全理性,比較趨近於容易受心理等因素影響的「雜音市場假說」,這種環境下「基本面加權指數」基金報酬率會更高。這個概念即能解決效率市場的問題,又能利用股市均數回歸的現象增加獲利,是相當好的設計。

  一本書有時候只要記住一個重點,便值回票價。席格爾在書中分析1929年和1987年的走勢,他的結論是:「由於央行的貨幣政策能避免大蕭條再現,這個世界已經和以前不一樣,崩跌反而是獲利的大好機會,不該恐慌的逃離。」在2008年次貸風暴的崩跌中,能牢記這個建議的讀者,將能在道瓊再創新高時歡樂收割,這一點也證實了本書的價值。

 

書名:散戶投資正典

作者:傑諾米。席格爾

出版社:美商麥格羅。希爾國際公司(繁體版)

評價:內容豐富性:★★★★★

   觀念啟發性:★★★★

   技術實用性:★★★☆☆

 

內容摘要

    第一部 歷史的判決

  第一章股票和債券報酬率

長期的大贏家

  對有耐心的投資人而言,過去一百年股市的報酬率,總是高於其它金融工具。即使在1929年美股大崩盤前投資,股票長期投資的優勢依然存在。若在1802年投資1元美股指數,並將股利收益再投資,即使組合中有股票下市,到了2006年總值將達1270萬元。過去兩百年來,雖然政治、經濟和社會出現重大變化,但股票的年平均名目報酬率仍達9%,扣除通膨後的實質報酬率約6.6%~7%,實質價值每十年成長一倍。

  股票報酬能完全彌補戰後的通貨膨脹,但債券卻受到嚴重打擊。債券的報酬率從1926年之後開始走下坡,特別是二次大戰結束後,由於金本位制度結束,通貨膨脹嚴重,債券報酬扣除通膨後便所剩無幾。

 

均數回歸

  由於股票收益有「均數回歸」現象,過去兩百年來,每個時期的股票實質報酬率都很穩定,即使在惡性通膨時期,報酬率仍保持6.9%。不過「均數回歸」現象也說明,當股票報酬高於趨勢線時會有修正風險,低於趨勢線時獲利前景便轉為樂觀。例如1966到1981年間,股票的實質報酬為史上最差的-0.4%。但1982到1999年卻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多頭市場,扣除通膨後的年報酬率高達13.6%,是歷史平均值的兩倍。

  長期來看,債券的報酬比較悲慘,國庫券的實質報酬率由十九世紀初期的5.1%,大幅下降到二十世紀的0.7%。長期債券則由4.8%下降到2.4%。不過未來債券的報酬率可能會改善,因為投資人受七0年代通膨打擊後,已經把通膨溢價算入長期債券的利息當中。

  股票報酬遠高於短期債券,二者的差距稱為股票風險溢酬。股票和三十年國庫券實質報酬的差額,在十九世紀初約為1.4%,到了1926年上升到5.9%,這種情況應該不會持續下去。股票優於債券的現象,是否適用於其他國家?針對十六個國家的研究發現,雖然都經歷各種災難,但扣除通膨的影響後,股票表現一樣優於債券。由歷史經驗可發現,在政治或經濟動亂時,紙幣本位制下的政府公債,報酬率絕對輸給股票。

 

  第二章風險、報酬與投資組合配置

股優於債

  統計1802年以來包含股息及資本利得的報酬率,會發現隨著時間拉長,股票的風險和債券比起來,有快速縮減的趨勢。只要持有期間超過十年,股票最差的狀況也會優於債券。一般認為股票的風險比債券大,事實剛好相反,股票投資組合是長線最安全,最能對抗通貨膨脹的投資。

  不只風險較低,股票長期的報酬率也勝過債券。若持有十年勝過債券的機率約80%,持有二十年升至90%,超過三十年則幾乎100%勝過債券。不過短期而言,五年中只有三年股票報酬會勝過債券,這也是許多投資人抱不住股票的原因。

  即使買進時機不佳,在最高點買進,只要持有十年以上,報酬還是優於債券。一般人總認為應該避免在股市頭部買股票,席格爾不認同這種想法,因為很少人有能力辨認出股市高峰和谷底。即使有這種能力,也是等股價又創了新高後才會再度進場;而更多人則依舊在場外觀望。所以長期來看,在高點出場的投資人,不一定能夠打敗「買進持有」的策略。

 

隨機漫步的反思

  「隨機漫步」理論是學術圈的主流觀念,這個理論認為股票的報酬和過去完全無關,每個年度的報酬都是獨立事件,所以平均年報酬率的標準差會和持有期間成反比。不過,若以標準差來衡量風險,隨著時間拉長,股票實際風險的下降速度比隨機漫步理論預估的更快,顯示這個理論不適用於股票市場。

  而債券報酬率標準差的下降速度,則不如隨機漫步理論的預估值,說明債券不具均數迴歸的特性,一旦報酬率偏離長線平均值,可能會愈離愈遠,而不是回到正常水準。這現象在嚴重通膨時尤其顯著,一旦通膨開始加速,過程就像滾雪球一樣惡化,嚴重傷害債券持有人。

 

股票和債券的相關性

  債券常與股票組合,用來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。從1926到1997年,債券和股票的相關係數由0.05升到0.55,分散風險的功能大為降低。原因可能是金本位制度下,不景氣會伴隨物價下跌,使股票報酬降低,但公債的實質價值卻會升高,所以相關性不高。但在紙幣本位制度下,不景氣時政府會採用貨幣寬鬆政策,引發通貨膨脹,使股票和債券的報酬同步下降,因此相關係數增加。不過1998年以來,股票與債券價格短期相關係數大逆轉,呈現負相關,可能是國際上一連串金融衝擊,國際投資人紛紛逃到美國公債市場避難。

  根據效率前緣曲線理論,由股票與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中,隨著持有期間拉長,股票投資比例會大幅增加。以三十年為期的投資中,即使最保守的投資人都應持有九成股票。由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前題是隨機漫步理論,在這個前題下,股票與債券的相對風險不會因為持有期間的長短而改變,因此最適的投資組合內容是固定的。但有證據顯示股票報酬會呈現均數回歸,這時持有期間便會改變風險,嚴重影響投資組合內容,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必須依投資期間長短而修正。

 

  第三章 股價指數

  道瓊工業指數是股價加權指數,計算方法是將成份股的股價加總,然後除以成分股數目,指數的變動和公司規模無關,高價股對指數的影響比低價股大。此外指數也未列入股利,因此會低估總報酬。

  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份股,並非五百家最大的上市公司,也不完全是美國企業。標準普爾500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,約占全美上市公司的75%。

  那斯達克指數在美國是個革命性的改變,過去在櫃檯買賣中心(OTC)掛牌的股票,必須透過交易員或券商報價買賣,但那斯達克將全美五百多家造市商的電腦連結起來,成為即時買賣的報價系統,徹底改變報價及交易方式。

  在美國排名前一千大的有羅素1000指數,羅素2000指數則是排名一千大之後的兩千家企業。二者合起來則是羅素3000指數,市值佔美國上市總值的97.1%。

  利用指數的趨勢線來操作很容易被誤導。貨幣股離金本位後引發了通貨膨脹,推升股票的名目報酬率,也推升道瓊指數突破長期上升趨勢,並在趨勢線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。此外,企業保留盈餘增加了2.88%,也提高了資本利得報酬。只看趨勢線操作的投資人,會錯過後續的大多頭行情。

 

  第四章 高成長與低報酬

  快速成長的產業會吸引投資人高價追買,這反而降低報酬率。因此,最有價值的股票,多半隱藏在不景氣或衰退的產業中,只有被忽略才能創造出低估的價格。例如五0年代表現傑出的杜邦、美國鋁業等,五十年來的表現反而落後大盤。至於多年來深受政府禁令與法律訴訟傷害,曾瀕臨破產的菲力普莫瑞斯公司,過去半個世紀平均年報酬率是19.88%,幾乎比標準普爾500指數10.88%的報酬率多出一倍。顯然公司的壞消息,反而是投資人的好機會。

  若投資人買進標準普爾500指數原始成份股,且五十年來都不轉換,則投資報酬率為11.72%,高於隨時更換新成份股的10.83%。這是因為納入指數的公司雖然成長比老公司快,股價也相對較高,報酬率反而降低。有資格納入指數的公司,市值一定高到可以成為五百大企業,不過,高市值有時只是投資人的盲目追價所造成。這類成長型股票的價格通常偏高,投資報酬率反而不理想。

 

  第五章賦稅對股票和債券報酬的影響

  坦伯頓認為投資策略的目標,是創造最大的稅後實質報酬。稅負對投資成果影響很大,在200年前投入一元到股市,若沒有稅負,實質價值會成長為75萬5千元。不過,若需負擔最高級距的稅負,只能成長為3萬元,不到稅前的5%。不過扣稅對債券的傷害更大,如果在1946年投資1000元的國庫券,在扣稅及通貨膨脹的影響下, 2006年的購買力只剩下138元。相對的,投入股市會成長為5719元。

  資本利得稅只有在賣出資產時才會扣稅,因為能延緩課稅,所以效果會低於股利稅。延緩課稅能以較多的本金累積收益,席格爾把這種現象稱為「緩課效益」。緩課效益對長線投資人的幫助很大,因此企業紛紛以買回庫藏股來代替股利發放,導致平均股利率從1980年以前的5%降到2007年的2%。長期投資時股票本來就優於債券,而稅負上的優勢更加大了差距。

 

    第六章股票投資面面觀

股票優於債券

  1920年學者研究發現,不管通貨膨脹或緊縮,股票的績效都勝過債券。針對歐洲十三國進行的研究,也得到股票比債券更具優勢的結論。除非剛好買在最高點,否則虧損的時間不會太長。而實際狀況也是如此,即使在1929年崩盤前最高點買進,只要十五年就能轉虧為盈。1945到2006年間,如果每次都買在最高點,最長只需五年便能回本。

  密西根大學針對1936年以來,交易最熱絡的92檔股票進行研究,發現用定期定額策略買進,未來14年的年報酬率為12.2%。十二年後再用這92家公司進行了相同研究,報酬率高達14.2%,遠遠優於債券。

 

史上最大的多頭行情

  由於越戰、通貨膨脹和石油禁運,1966到1982年股票的實質報酬率竟然呈現負數,不過在極度悲觀後,美國股市展開一波史上最大的多頭行情,道瓊指數從790點急速攀升,一直漲到2000年的11723點,漲了一萬點,幅度驚人。這過程中有許多專家不斷提出警訊,認為市場已經高估,股市還是不斷上漲。而且多頭氣氛愈強烈,看多的人愈樂觀。1999年葛雷斯曼和哈塞特這兩位經濟學家,出版「道瓊36000」一書,聲稱僅管道瓊已經大漲一段,但股價仍然嚴重低估,真的的價值是36000點。在這種極度樂觀的氣氛中,多頭也悄悄劃下句點。

 

空頭再起

  四季總是不斷更迭,股市也一樣,嚴冬總是追隨盛夏而來。以標準普爾500指數來看,2000年3月10日到10月9日之間,總共下跌了49%,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空頭行情。這次空頭分成兩波,首先由納斯達克大跌七成拉開序曲,這個階段傳產股還能屹立不搖。第二波空頭上場由恩隆破產事件領軍,隨後有多家公司宣佈會計危機,把悲觀氣氛炒熱。

  就如同多頭市場會引來樂觀主義者,在高點提出支持股價繼續上漲的理論。跌跌不休的行情也會引來大批持續看空的人,大聲疾呼下跌有理,而且股價還未見底。當時最有名的是PIMCO傳奇債券主管葛洛斯發表的「道瓊5000點」,指出雖然當時股市跌幅已經很慘烈,但離滿足點還有一段距離。不過幾年間,經濟學家對道瓊合理價位的看法最高是36000點、最低是5000點,差距之大令人難以接受。

 散戶投資正典書摘(二)

 投資圖書館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