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與天為敵導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  人類歷史在風險觀念及知識上的進步,和投資人投資能力的進化過程非常類似,因此瞭解風險歷史的演化過程,以及帶來的問題,等於預先瞭解自己在投資學習上可能的演變,以及會遇到的困境。不過風險知識是防弊的力量,不代表短期的獲利的能力,能避免傾家蕩產,卻無法像運氣好的賭徒一般快速致富。但長期而言,投資成果必然和風險管理能力成正比。

  換個角度來看,投資就是風險的代名詞,沒有風險就沒有額外的報酬。因此對風險的觀念及態度,是評估投資人專業水準最好的指標。財務分析能力、經濟預測能力等都只是次要條件,只有受過挫折磨難的人,才能體會風險的意義,也才有能力在未來避開危險。而投資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並不是賺大錢,而是避開危機,不要虧大錢。

  一般投資人剛進入股市時,其實幼稚得可笑,以為股票只會漲,從沒想過有下跌的可能,這一點甚至比賭徒還不如,因為他們起碼知道有輸的可能。這時候命運會開始分道揚鑣,運氣差的人會大賺一票,讓他信心滿满的以為股市賺錢很容易了,然後昂首闊步踏上第一次破產的惡運。運氣好的人會虧錢,虧得愈多運氣愈好,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他意識到風險的重要性。

  隨著投資知識及經驗的累積,我們對風險的態度也會像古人一樣緩慢進化,之所以緩慢的原因是所謂進化不只是知識的累積,還包括心態上的改變,這點尤其困難。而且如同古人般必須在受到某些刺激,或碰巧接觸到某種觀念後,才會讓我們往前更進一步。只有一種情況,投資人會失去進化的可能。如果投資人和古代人一樣認為神是一切的主宰,便無法在風險觀念上進化。我的岳母在股市玩了二、三十年,在她心中,電視上的投顧老師和神沒有兩樣,她每天追尋的無非是投顧老師的看法,而不是磨練自己的知識。在她的概念中,投資之所以獲利,不外運氣和找對老師。就如同書中所說的,如果太相信運氣,則我們對投資結果便沒有責任。除非我們能接受投資盈虧是自身決策的結果,否則很難有實質的改變。

  這本書需要一點數學、統計及經濟學的底子,讀起來會比較輕鬆。十幾年前看這本書,跟現重讀的感受完全不同。我看了當時的註解,思考點和現在差異實在很大。歲月會留下痕跡,由我的風險觀念來看,我已經跟十年前不一樣了,也更往前進化了。不過,就如書中最後所說的,懂得愈多,會讓我們避開不必要的風險,同時也會引誘我們涉入更大的風險。在投資這條路上,最大的風險源,永遠是自己。

 

書名:與天為敵

作者:伯恩斯坦

出版社:商周出版社(繁體版)

評價:內容豐富性:★★★★☆

   觀念啟發性:★★★★★

   技術實用性:★☆☆☆☆

 

內容摘要

    卷一 跟老天開玩笑(十二世紀之前)

  一、希臘人敬天畏神

  為什麼人類等了幾千年,直到文藝復興時代,才能突破風險管理的障礙?其實從人類有史以來,賭博一直存在,只是人們完全率性而為,沒有深入思考背後蘊含的知識。希臘人對賭博非常狂熱,又精通數學、邏輯,凡事要求證據,這種環境很適合發展機率理論,奇怪的是,卻從未朝這個領域突破。哲學家桑波斯基認為這是因為希臘人把真理和機率區分得太明確,所以無法從日常存在的混亂現象中歸納出秩序。(觀念會限制努力方向,間接限制最終的結果,投資也一樣,所以一開始接受的投資觀念很重要。如果投資的起蒙教育是電視上自我吹噓的投顧老師,日後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走出這種陰影,往正確方向發展。)

  一直到文藝復興時代,一般人還是把未來當作運氣或隨機變化的結果,所以只靠直覺做決定。此時有幾個因素改變了這一切,首先阿拉伯數字逐漸成為計算天文、航海及商業的工具。往後五百年,新的數字系統更取代簡單的算盤,書寫取代了計算數量的籌碼。用筆計算助長了抽象思考,開啟了嶄新的數學領域。而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後,神祕主義被科學邏輯取代,也讓人們瞭解必須為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任,而不是全部歸給神跡。(投資人的進化過程很類似,一開始只知賭運氣,卻不知如何控制機率。投資人一直要到不再將失敗歸究給運氣,行為才會開始改變。)

 

  二、就是這麼容易的I、II、III

  沒有數字就無法計算機率,處理風險時就只能求神問卜。希腦人用字母來計數造成嚴重的限制,因為字母很難運算,只適合作記錄用,實際計算必須用其它工具。而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的西傳,使整個知識活動脫胎換骨。這個系統最偉大的發明就是0,沒有0的觀念,負數在邏輯上便不存在。0的特殊性就在於生活上用不著它,沒有人買0條魚,所以這是文明最高的基數,讓科學家能發展出抽象的科學。

  1202年義大利費柏納奇出版了「算論」一書,強調用數字取代希伯萊、希臘、羅馬的字母計數系統。書中提到一對兔子繁衍的下一代數量會是1,2,3,5,8,13…,這個數列稱為「費柏納奇數列」,有趣的是,從3以後取任一數字除下一個較大的數,商均為0.625,從89以後則為0.618。若除前面較小的數字,得到的商均為1.6,從144以後的商則為1.618,希臘人把這個比例稱為「黃金律」,許多自然界的植物或生物都符合這個比例,也有人相信「費柏納奇數列」可以預測股市。(依個人經驗,實用價值不高,事後來看好像符合,但事前根本無法預測。)

  既然阿拉伯人有如此先進的數學,為什麼沒有朝機率與風險管理發展?答案可能是阿拉伯人的人生觀。風險管理只有在相信自己擁有命運主導權時,才可能出現,但認命的穆斯林和早期的希臘人和基督徒一樣,認為神才是命運的主導者。

  後期的希臘人由於在文化上擺脫了神權對知識的束縛,開始重視求證的精神,他們重視「為什麼?」遠超過「是什麼?」此後數學的重心便由計算轉變為證明。不過笨拙的字母計數系統限制了數學的發展,讓希臘人同樣在機率論上缺席。(投資人若只重視「投資哪支股票」,是未進化的象徵;若強調「為什麼投資這支股票?」,便代表已進化,成為投資文明人。)

 

    卷二 輸贏一念間(十二至十七世紀)

  三、文藝復興時代的賭徒卡達諾

  中世紀瀰漫的迷信心態,是機率研究的重大障礙。當時的賭博工具是類似骰子的牛膝骨,玩法是同擲四顆,奇怪的是擲出「維納斯」(出現1、3、4、6)的分數最高,但其它機率類似的情況得分卻少得多。雖然到處有人賭骰子,卻從來沒有人仔細思考勝率到底有多少?(許多股市新鮮人也一樣,全憑感覺操作,很少思考所用策略的成敗機率。)

  文藝復興後思想自由開放,神的控制權只及於天上,但生活所見則另有規則,於是各種發現不斷被提出。1407年帕契歐里的巨著《高級算術、幾何學、比例學》出版,書中最大的貢獻是推廣「複式簿記法」,這是革命性的會計法則,對經濟發展影響深遠,影響力可與三百年後的蒸汽引擎相提並論。書中也提到一個問題:「甲乙二人玩擲骰子,他們協議玩到有一人先贏六把算一局。結果在玩到甲贏五把、乙贏三把時就停止了。這時桌上的賭注應該如何分配?」這個問題的解答,引導出機率的分析,把觀念推到了量化風險的門檻。

  機率的英文字probability有雙重意義,「概率」是指由過去已發生事件規納的數學結果,「可能性」則是指未來出現相同狀況的機會。1545年卡達諾出版《大技藝》,書中的《機會遊戲論》探討機率統計原理,可能是人類第一次提出的機率理論。現在通行的以分數呈現機率的格式,也由此書開始,意義是在多少次觀察(分母)的情況下,事件會出現多少次(分子)。

 

  四、法國大師的時代

  有別於卡達諾透過實驗求證假設,巴斯卡和費瑪用歸納法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套機論理論,提出用數字計算機率的方法,改變過去全憑信念做決策的狀況。巴斯卡的朋友梅赫對機率很敏銳,他經常在賭友公認勝算極低的賭局上下注,大家都以為他贏錢是因為運氣,但巴斯卡指出,梅赫早知道一枚骰子連擲四次,擲出六點的機率大於五成(51.7747%)。他的策略是連續下很多次,每次只贏一小筆錢。不過梅赫曾經嘗試「雙六」的賭法,賭擲兩枚骰子同時出現六點,他以為連擲二十四次,勝算會大於五成。在大輸之後才發現,連擲二十四次的勝算只有49.14%,要連擲二十五次機率才會超過五成(50.55%)。(梅赫是許多股市智慧贏家的縮影,他們對所採策略的勝敗機率早有把握,在操作過程中又會不斷檢討修正。只要勝率超過50%,每次下注金額受到控管,長期下來便會獲利。)

  梅赫對「帕契歐里難題」很感興趣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必須接受在賭局中斷時領先者,也是賭局繼續時,勝算較大的一方。問題是要如何計算領先者及落後者的勝率呢?分析機率就是統計事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總數,巴斯卡利用巴斯卡三角來協助計算。帕契歐里難題和現代棒球很類似,如果有兩支球隊以七戰四勝的規則比賽,若第一支球隊第一場就輸了,那麼想要贏得比賽的機會有多高?假設兩隊的實力相當,因為對手已經贏了一場,負隊要贏得比賽必須在接下來的六戰中獲得四勝,以巴斯卡三角來計算,接下來可能的結果有64種,其中有22種情況負隊會得勝,機率值略高於三分之一。巴斯卡認為在帕契歐里難題中,每個人分配的金額,應該跟他們未來的勝負機率成正比。

  巴斯卡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推論「上帝存在或不存在」的問題。他分析這個問題的過程,已經步入決策理論的範圍。所謂決策理論是在我們無法確定結果的情況下,該如何採取行動的理論,這是管理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有關上帝的問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,巴斯卡推論,如果上帝不存在,虔誠生活或滿身罪孽都無所謂,但若上帝存在,生活放縱的人必須冒墜入地獄的風險;但虔誠的人則可望得到救贖。由於救贖比下地獄好,所以較佳的選擇是相信上帝存在。

 與天為敵書摘(二)

 投資圖書館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風險管理 股市 投資理論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