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空密碼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 多既是空、空既是多           

  市場最初總是因眾人的力量而推動,奇怪的是,為何總在眾人一致看好時轉了方向?道理很簡單,股票之所以會漲是因為還有人願意買進。一個因看好而買進股票的人,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是一個多頭,更是一個潛在的空頭,因為他總有一天會賣出。

  當股價不斷上漲,初期雖然可以吸引更多人買進,但最後買氣會逐漸消耗。因為隨著價位上漲,追高者會愈來愈少,先前上車的人已經獲利滿滿,隨時想獲利了結,一旦情勢有變,向下殺跌時每個價位都能獲利。一個買進股票且獲利豐厚的人,其實是個危險的空頭,他對股價最大的貢獻只是不賣出,但當他突然想平倉時就代表沉重的賣壓。

  如果大部分精明人士都看好該股且已經買進,那麼看空者何在?沒有空單也沒有空手,那來軋空買盤?「空頭不死,多頭不止」,萬一空頭都不見了,多頭也命在旦夕。因為缺少後續買盤股價將停止上漲,但少量的平倉動作就會使股價下滑,並動搖持股者的信心,最終引發巨大的雪球效應從山坡上滾下來。

  「分析師指標」就是利用這個特性而產生作用,當多數分析師都看多時,市場可能轉空,看多的比例愈高,翻空的機率也愈高,而且看多的分析師愈權威,反向效果愈明顯。

 

好消息為何不漲?

  不要單獨解讀某個消息,要看市場對這個消息的反應。所謂利空上漲,那利空不過是燥熱夏天拼命搖動的扇子;所謂利多下跌,這利多不過是冬天冰天雪地裡往外潑出的一瓢熱水,水還沒落地已經化成冰了。

  多數人誤解市場消息的作用,訊息的目的是用來「測試」市場,而不是「引導」市場走向。你怎麼確定市場確實是個好孩子?那一天他不小心砍倒了櫻桃樹,依然誠實坦白自己的錯誤,那才是真的好孩子。我們要關心的不是櫻桃樹被砍的壞消息,而是之後的反應。

 

有紀律的資金

  同樣的資金數量,產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,資金和戰士一樣,有組織有紀律就能產生較大的作用。一億資金在1000個人手上,不過是散兵游勇;在3個人手上就變成虎狼之師。因為錢在散戶手上,他是低掛買單想檢便宜,但在大戶手上他會不斷出手往目標價推,最後殺得散戶丟盔棄甲逃跑,當逃跑成為每個散戶的選擇時,不用大戶動手就會演變成慘烈的「多殺多」,讓散戶自相踐踏而亡。

  區別扺抗式下跌及瀑布式下跌很重要,扺抗式下跌是實力相當的雙方之間的戰鬥,失敗的一方只是暫時戰敗,情勢隨時可能變化。至於瀑布式下跌則是一方已經潰不成軍,士氣完全瓦解。這時謹記作者的提醒:「臨危,見死不救;見利,趁火打劫!」

 

  人生的一本大帳

敬畏市場

  投資的第一次總是甜蜜的,如果第一次不如意,怎麼可能有第二次?不過這偶然的成功卻很容易讓人忽略市場的殘酷性,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。投機的秘訣就是要時常反思自己,敬畏市場、尊重對手。我們有什麼能耐,憑什麼打敗資金和資訊比我們強的大戶?

 

禍福相生

  「無論翻倍多少次,破產都只需要一次。」讓我們失敗的原因,其實是在之前獲利的操作中,早早就種下了。之前的獲利越大,錯誤的種子種得越深,造成的損失也越大。當我們操作大獲全勝,財富來得太容易時,光鮮的外表下卻存著禍害,在我們志得意滿時,伺機加倍奪回一切。非常有哲理,也讓人很心痛的經驗,有意往操作發展的人一定要切記。

 

少賺點才能活得久

  只要能避開人生財富的大挫敗,隨著時間推移,財富自然會出現在面前。這世界很奇妙,拼命想要的時候往往要不到,不經意想要時卻也推不掉。要怎麼做呢?和巴菲特的觀點有點類似:避開致命打擊、躲避重大打擊,而達成這兩個目標的方法是對財富有合理的期望。什麼是合理期望呢?把年收益降一半,避免虧損年份,這意味著要錯失許多賺大錢的好機會,更加注重虧損的風險。這麼做表面上看似膽怯,其實蘊含了大智慧。

 

設定目標

  什麼是投資最大的風險來源呢?許多操盤人的看法都很類似,是對風險的漠視!俗話說,會溺斃的都是游泳健將、會撞車的都是駕車高手,在投資領域會闖大禍的一定是獲利驚人的金童。當我們自認無所不能時就會愈來愈貪婪,野心愈來愈大,風險意識也會逐漸從內心消失,最後我們看到只是眼前的獵物,讓自己輕易成為別人的獵物。

  要如何避開危機?設定目標是最好的方法。貪婪是投機人生最大的敵人,而沒有目標的人就會陷於貪婪。投資前如果事先擬定買進及賣出計劃,就不會在市場熱烈時失去方向。

  投機操作的目標就是保護本金、小心謹慎,以防守為第一目標。作者提醒我們:「人們常常高估自己一年的成就,卻又低估自己十年的成就。」不要心急,讓資本慢慢長大,假以時日就能像大樹一樣高,耐心才是一切成就的基礎。

 

  交易之門

交易規則

扁虫魚與顧客訂定的交易規則:

1.目標管理:年報酬率期貨50%,股票30%。

2.總資金的止損位:期貨損失超過30%終止合作不再操作。

3.一年中操作戰役不超過10次:兵貴勝,不貴久戰,交易越少,盈利的機會越大。因為限制交易次數,才會真的問自己:「這次真的是最好的機會嗎?」

4.不做短線,也不每天盯盤:主力欺騙大眾最好的工具是盤面,大部分人對行情的反應不是太慢,而是過於迅速。不盯盤可以減少盤面的刺激,強制把眼光放長,並且能和大眾的行為有區別。所以每週一、三、五看盤,二、四不看盤。

5.平倉和休息制度:「會買的是兒子,會賣的是老子,懂得休息的才是爺爺。」損失資金量10%,休息一週;損失20%,休息三週。

6.持倉量管理:以預期虧損金額決定進場量、大單進場前先試單、趨勢正確時重拳出擊。

7.注重情緒管理

 

越買越高、越拋越低原則

  進場作多後下一次加倉價格一定比前次高,換言之,只能在盈利後加倉,絕不可套牢後逢低攤平。不過加倉一定要在價格拉回第二波時,而不是買進後一上漲就追買。

  金融操作沒有信心就沒有利潤。信心是盈利累積出來的,而沒信心就是虧損虧出來的。如果已經失去信心,那一定是受過市場傷害,這時你的情緒不平穩,你的倉位處在逆勢,一切都對你不利,這種情況怎麼可能賺錢?做交易就是做心態,當你喪失信心時繼續操作一定會受傷得更深。

 

逢低買進?

    逢低買進錯了嗎?巴菲特不是以逢低買進而聞名嗎?關鍵在於巴菲特是在績優股拉回時買進,這和多頭時在價格拉回第二波買進的意義一樣。作者提醒我們:「真正要迴避的不是低價買進的行為,而是僅僅因為低價而買進的行為。」抄底抓頭就是只因為跌深或漲高了就進場,這是最危險的操作模式,絕對要避免。相對的,如果斷定趨勢已經形成,或有證據顯示這是家好公司,則逢低買進便是聰明做法。

    股價永遠沒有太高或過低的問題,李佛摩認為當股票漲時,重點不在於它是否漲得太高,而是為何上漲?如果這個理由未來仍會產生作用,那麼就可以續繼買進。沒有股票會因為價格太高而不能買進,也沒有股票會因為價格過低而不能拋出。

 

噴出行情

  股價什麼時候走勢最猛?一種是超跌反轉,底部猛然反彈時;另一種是迭創新高,快速沖頂的時候。但這兩種漲勢的走法不同,超跌反轉是漲勢先強,然後逐漸緩和;而迭創新高初期會走的猶猶豫豫,後來則越來越強,接近頂部時最強,行情最肥美的一段就在最後72小時。

  在一波走勢中行情會自我強化,通常最初的走勢最弱,因為太多人還不確定趨勢已經反轉,只有靠不斷的殺跌來考驗下檔支撐,如果每次都獲得基本面支持,市場信心才會陸續累積,吸引更多人投入。行情越漲大家越捨不得賣所以貨越少,越少就越上漲;最後的快速飆升都是因空頭被迫投降時的軋空力道所造成。

  作者對此有生動的描述:「最初在相對低位,行情走得異常反復,漲了又跌,跌了又漲,非常掙扎;而後行情的節奏突然不一樣了,開始突破了,這時候開始總體是上漲的,即使有回調,也往往在一天內結束,行情開始持續創新高,最後騰空而起,再不回頭。」

  「那跳動的曲線就像一壼加熱的水,最初溫吞吞的,僵持的時間很長。即使你焦急地等待,卻全無動靜。每次你急不可耐地動手,都失望而歸;但當你有些失去耐心,忽略關注時,突然有一天,它似乎甦醒過來,開始翻滾,不停跳躍(這是最佳的買點),最後水蒸汽從壼嘴一沖而出,發出長長的嘯聲…」多傳神啊!

 

時間架構很重要

  短、中、長線的交易規則各有不同,例如漲勢中某個關卡履攻不破,很容易引發停利賣壓,這種方式進場不過是為了搶短,有利潤就應該馬上出場。而長線看好時,若遇短線急跌,其實是很好的加碼點。但投資人很容易產生混淆,分明是搶短,急漲時又想長抱捨不得賣;而長線看好時遇到短線回檔卻又擔心害怕的殺出。操作時間和原則的混淆是失敗的重要原因。

 

時間止半原則

  每開始一次新的交易,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離場。李嘉誠提醒我們:「用90%的時間思考失敗。」投資和打仗不一樣,打仗靠的是士氣,不怕死的就不會死,置之死地而後生,如果老想著失敗了要往那裡逃鐵定打敗仗。但投資不需要士氣,如果一心只想成功,沒有為各種可能的風險準備退路,反而容易失敗。

  進場後什麼時候要退出呢?進場時逐步建倉,賺了錢後逐步退場,若行情不如預期,碰到停損點時全部出清,這是多數人公認的好原則。本書作者另外提出「時間止半原則」:進場後若行情遲遲走不出盤局,則先退出一半倉位,這個原則非常重要。

  停損的觀念有兩種:證明錯誤前是正確的、證明正確前是錯誤的。如果證明錯誤前都是正確的,就必須等到觸發停損點才停損出場;如果證明正確前都是錯的,則價格沒有朝預期方向發展就應該全數出場,這兩種觀念都有價值。但就機率而言,陷入盤局已使預期達成的機率下降,不管採用那種觀念,在機率已經下降的情況下,減碼是最理想的做法。

  實際操作時操盤人很容易被情緒蒙蔽,所以作者建議能有一位「風控」來輔助操盤人,最好下單前還能寫下操作申請書,再仔細檢驗自己的想法。交易邏輯應該避免用:「因為…所以…」,改成:「如果…就…」會更好。前者代表明確的因果關係,當我們認定的因沒有改變之前,很容易流於頑固不願變通;若改成後者,則在情況有變時,較容易作出反應。

投機者的撲克書摘(一)

投機者的撲克書摘(三)

 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