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坦伯頓投資法導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  坦伯頓:「想要比一般人得到更好的成績,必須做點不一樣的事。」「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,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,這需要極堅強的意志,卻終有極大的報酬。」這兩句話是本書的最佳寫照,也是坦伯頓智慧的縮影。分析坦伯頓一生幾次重大的投資決策,你會看到一個投資天才的影像。令人佩服他怎麼會想到用這種角度分析?用這種方式操作?

  二次大戰開戰前他投資前景最暗淡,股價在一美元以下的股票;戰後在資本管制下,投入仍不被看好的日本股市;在1987年率先看出美國股價是歷年來最便宜,股市將有大漲四倍以上的潛力;金融風暴後買進南韓基金;網路泡沫前規劃放空網路股;911事件後進場買進受傷最嚴重的航空股;網路泡沫後不再進場撿便宜,而是操作加拿大和日本間的利差交易;購買中國人壽ADR賺取人民幣升值利潤。仔細分析,都會看到意外的驚奇,重點不只是他看到機會,而是每回都能用巧妙的方式分析投資機會的本質,用出奇不意的方式操作。

  坦伯頓簡直是投資界的天才,不過即使是天才也要99分的努力。坦伯頓的創意來自勤於研究歷史、分析產業,也來自於四處遊歷的所見所聞。不過他總能跳脫思想的框架,以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事物。投資要成功,就必須與眾不同,他做到了這一點。如果讀者能從書中學會坦伯頓的思考模式,投資功力必大為增加。

  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,以往習慣把操作方式分成投資和投機兩大領域,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是巴菲特,而投機的領袖是科斯托蘭尼,似乎兩者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領域。這本書是一塊重要的拼圖,把兩者串連起來,讓我們瞭解,投資和投機發展到極致,根本沒有分別,這是很震撼的結果。巴菲特找到理想的目標時,不是也要等待理想時機再出手嗎?科斯托蘭尼分析投機機會時,同樣在人棄我取的情況下,買進被低估的商品。投資中有投機,投機中也有投資,二者實際上是密不可分。

  過去我總認為巴菲特之所以能採用價值投資法操作,是因為他以保險業的長期資金來投資。如果巴菲特是基金經理人,逆勢進場時投資人看到基金不斷折損,必然立刻退出。不過坦伯頓的的操作卻證明,即使是基金,價值投資的觀念也是可行的方法。只是買進時,必須更用心買在關鍵點。

  我認為不管是有志於投機或投資的人,都必須看過這本書,而且不能只看一次。經驗無價,這本書提供了最有創意的經驗,也指出由歷史學經驗的重要。最重要的,給自己與眾不同的勇氣,能從悲觀中尋找機會,從狂歡中抽身。有的書只提供技術,有的提供智慧,這本書二者兼備,不容錯過。

 

書名:坦伯頓投資法則

作者:洛蘭。坦伯頓

出版社:美商麥格羅。希爾國際公司台灣分公司(繁體版)

評價:內容豐富性:★★★★☆

   觀念啟發性:★★★★★

   技術實用性:★★★★☆

 

內容摘要

  序-約翰。坦伯頓

  人們總是無法看見各種事件背後的機會,這本書描述了我這個便宜股獵人見獵心喜的投資心理,當我買進價格遠低於內含價值的股票時,總是操作得最為成功。分散投資是任何投資計畫的基石,我的整個投資生涯,都在世界各地搜獵便宜股票。買進的原則是在極度悲觀的時點投資,也就是說,在極度悲觀時,正是最樂觀的時候。

  人們總是希望朝遠景最好的地方前進,在未來最有榮景的行業找工作,到最有發展性的地方設廠。不過,股票投資必須反過來,必須在別人拼命賣出時,你才有機會以低價買進好公司。投資就是要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,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。

  「多頭市場因為悲觀而誕生,因為疑慮交加而成長,在樂觀中成熟,因為亢奮狂喜而死亡。極度悲觀瀰漫時,正是買進的最好時機,而極度樂觀洋溢時,正是賣出的最好時機。

 

  第一章一個便宜股獵人的誕生

巨星的成長背景

  價值型的基本假設是:資產或物品的價格,可能和它的真實價值不同。因此價值投資者總是努力搜尋價格低於價值的標的。坦伯頓是個價值型投資人,他的投資風格深受成長過程影響。坦伯頓天資聰穎,對數牌、機率和評估別人心理反應方面很有天份,也是個撲克牌高手。坦伯頓的父親是個律師,他在二樓的辦公室可以看到法院廣場拍賣土地的情況,每當拍賣案件沒人出價時,他會下樓競標,以低於土地價值的價格買進,坦伯頓把這個做法稱為「極度悲觀原則」。坦伯頓在全球股市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股票的行為,其實和他的父親沒有兩樣。

  股票市場存在一個矛盾:股票價格下跌,或者「跳樓大賤賣」時,願意下單的買家反而比較少。相反的,當股票變貴時,反而因為人氣旺而吸引更多買家。這種反常的現象,給了價值投資人極佳的機會。

 

從別人的經驗學習

  聰明人會模仿他人成功的模式,減少犯錯的機會,更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痛苦經驗中學習,避免重蹈覆轍。換言之,聰明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,更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。坦伯頓小時候發現父親有時候會做出衝動性的投資決策,也缺乏儲蓄的習慣,以致財務狀況起伏不定。他了解,儲蓄才能讓人過安穩的生活,因此將收入的一半存起來。結婚時他的房子和傢具都是在大拍賣時以低價買進,他們夫婦都是撿便宜高手,只有物超所值時才會出手。坦伯頓有一項原則:每樣東西都要用現金購買,終其一生,他沒借過抵押貸款。

  撿便宜是坦伯頓的生活風格,也是一種人生哲學,不管他買的是傢具、房子或股票,必定以低於心中真實價值的價格買進。坦伯頓認為的便宜貨,比一般人的看法極端,他認為售價應比價值低80%才值得買進。省吃儉用讓他存了人生第一桶金,他用這五千元買下一間投資顧問公司,開啟了新的事業生涯。

 

行萬里路

  坦伯頓的母親喜愛旅行冒險,這變成他們家族的傳統。坦伯頓進了耶魯後便計劃周遊三十五個國家,這個經歷十分重要。數十年前美國人普遍認為只有美國的股票值得投資。由於坦伯頓曾經四處遊歷,他瞭解國外也有不錯的機會。利用市場的無知或誤解撿便宜,不僅適用於美國,也適用於全世界。

  很多人都知道股市大跌是撿便宜的好機會,但1979年道瓊指數的本益比跌到6.8倍時,卻沒有人要買進!對多數人來說,逆勢買進是很難的一件事,坦伯頓卻很早便能克服這種心理障礙。他的觀點很特殊:「人們老是問我,什麼地方的展望不錯,但這個問題問錯了。正確的問法是:什麼地方的展望最慘?」他對前景最看好的地方避而遠之,和我們的生活習性恰好相反。我們會在展望不錯的行業找工作,在晴天出門。奇怪的是,在投資領域這麼做很難成功。我們需要的竟然是相反的行為,在展望最差的地方尋找機會。

 

與眾不同

  想與眾不同,就要離群索居。坦伯頓早期在紐約管理資金,但1968年遷居巴哈馬之後,馬上寫下生涯上最佳的成績。因為從那時開始,他不能和華爾街分析師出席一樣的說明會、參加一樣的活動。脫離了華爾街,他開始能掌控自己的想法,成果當然也不一樣,這經驗和巴菲特躲在奧馬哈市這個小地方一樣。

坦伯頓投資法則書摘(二) 

投資圖書館

 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