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華爾街導讀 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許多財經類的書出版幾年就會被新書淹沒,想買都買不到,但《漫步華爾街》出版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年,仍是出版界的暢銷書,顯見書中的真知灼見經得起時間考驗。由於墨基爾不只是關在象牙塔裡,純理論推演的老學究,而是橫跨實務和學術領域的投資人,所以由他解讀各種市場理論,格外有意義。
效率市場理論解釋了股票市場隨機漫步的原因,依據此理論,股市能迅速依據新訊息而調整,由於速度太快,不管用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,都無法預測股市的走勢。書中並不是一味支持效率市場理論,而是認為雖然市場短期內會呈現無效率現象,但長期還是符合此理論。不過,想要利用市場短暫無效率的現象來獲利,因為策略有效期間短暫、利潤不敵成本,以及策略會自我毀滅的特性,根本沒有價值。因此,投資股票績效最好的方法,還是定期定額購買指數基金。這個觀念在四十年前提出時,還沒有指數基金,但現在指數基金已經變成基金市場的主流,顯示墨基爾的觀點在實務界已經廣為接受。
這本書對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有很深入的剖析,也回顧了人類史上幾場瘋狂的投機泡沫,最後得出兩種傳統分析方法都無效的結論,很值得採用傳統投資法操作的投資人深思。所謂智慧就是不要墮入二分法的迷思,認為觀念不是對的就是錯的,其實也可以對百分之三十或七十。採用傳統分析方法操作的人,若能開放心胸,深入體會墨基爾的邏輯觀點,必大有所穫。這本書或許仍有商榷之處,但參考性非常大。以我長期研究股市操作的經歷,我必須承認,書中的見解的確對我造成衝擊,也解開了許多心中的疑惑。
墨基爾並不是完全認定傳統分析方法無用,只是有效期間太短、利潤不及成本,以及策略會自我毁滅等三個問題。換個角度思考,這其實是為傳統操作法提出另一條思路,只要想辦法避開這三個障礙,或許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這世界幾乎每件事都有正反不同見解,學術上更是如此,各種流派間意見分歧,互相挑戰成為思想進步的根源。就如同墨基爾質疑傳統投資法一般,墨基爾的論點也有一些破綻。書中認為效率市場最有力的證據,是基金績效統計上輸給大盤,由此可證明積極性的投資方法無效。在美國基金佔股票市場的比重很高,可說總體基金的績效等於市場績效,因此若扣掉2%的費用,基金當然輸給大盤,買積極操作的基金,還不如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,這點無庸置疑。問題是基金能代表所有積極操作的策略嗎?
傳統操作法成敗的關鍵是經驗,而基金經理的養成過程,是否能累積足夠且正確的經驗,這點非常值得疑懷。基金在操作上有許多限制,例如隨時要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,不能完全空手。選股也不能選太另類的股票,以免失誤時受到責備,買愈通俗的股票愈安全,而且短期績效評比的壓力太大,諸多因素都會讓基金經理捨棄長期報酬最大的策略。例如書中認同巴菲特耐心等待大跌,再出手買進好股票的策略,但基金可以空手等待數年嗎?
此外,在股市長期賺錢的通常保持沉默,枱面上高談闊論的不是另有目的,就是涉市未深,因此好的策略通常不會公開,公開的通常不是好策略。有許多長期獲利的市場老手,他們採用某些簡單的策略,耐心等待股市魚群出現再出手,因為低調,這些高手或策略很難列入學術研究的樣本。所以墨基爾的結論,或許有修正的可能。
提出這個質疑並不是要否定墨基爾的觀點,而是期待能經由激盪,找出股市獲利的真理。不過對多數人而言,要花那麼多時間累積股市的智慧,還不如用墨基爾的方法,不但輕鬆而且效果還不賴。我曾看過一個期貨實戰投資比賽的統計,只要不虧錢的已經勝過九成的人,原因主要是操作成本太可怕了。同樣的,只要買進指數基金,由於成本較低,你可能已經勝過八成的人
書名:漫步華爾街
作者:墨基爾
出版社:天下文化出版社(繁體版)
評價:內容豐富性:★★★★☆
觀念啟發性:★★★★☆
技術實用性:★★★★★
內容摘要
股票及其價值
「磐石」及「空中樓閣」
在股市投資理論上,學術界和實務界經常水火不容,學術界支持「隨機漫步」的觀點,認為股市是個效率市場,所有資訊已經全部顯現在股價上,而未來的資訊不可知,所以股價根本無法預測。而實務界則以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理論來對抗,這個觀點也吸引部份學者的支持,認為股市的變動還是可以預測,何者正確正是本書的重點。
所有投資都和預測未來有關,所以投資其實是一場以預測能力來定勝負的賭博。傳統的投資理論主要有「磐石」和「空中樓閣」兩種類型。
「磐石」理論
磐石理論認為每一種投資工具,不論是股票或房地產,都可以計算出明確的「真實價值」,投資就是當市價跌破真實價值時買進,漲過頭時賣出的行為。威廉斯在《投資價值理論》中引進折現的創新觀念,把未來預期產生的利益,以利率折算成現值,這就是股票的真實價值。依此公式,股利愈高、成長率愈大,股票就愈有價值,所以分析師不僅要預測長期成長率,還要預測成長期間及未來的利率水準。葛蘭姆及他的徒弟巴菲特就是採用這套方法。
「空中樓閣」理論
空中樓閣理論強調的是心理因素。經濟學教父凱因斯認為,沒有人能確知企業未來的收益,因此透過預測企業的長期收益,估算股票的真實價值沒有意義,重點應放在分析市場的動向,早一步預見群眾可能的反應。換言之,凱因斯用心理學來解讀股市,而非財務學。
股票就像投票選美一般,只要選中的剛好是全體評審支持的對象,你就是贏家。這時個人的偏好無關緊要,聰明的做法是挑選其他人可能選的對象,這就是空中樓閣理論價格評定的基本模式。一項投資是否值得,是以預期未來能否以更高價錢賣出為依據,換言之,投資物的價值由本身價格決定,摩根斯坦說得好:「物品的價值,就是他人願意支付的價格。」這個理論也可稱為「比傻」理論,只要有人比你更傻,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購買,投資便算成功。
瘋狂的群眾
要解析投資理論的好壞,借鏡歷史是不錯的方法。在歷史上,近似瘋狂的貪婪是每一次投資熱潮的主因,儘管空中樓閣理論能解釋群眾心理對股價的影響,但猜測善變的群眾反應是件危險的事。李本說得好:「當群眾聚集在一起時,所累積的是愚蠢,而非智慧。」純靠心理因素支撐的行情飆升,必然會因財務重力法則而崩潰,歷史上有許多案例可以證明。
荷蘭鬱金香狂熱
金融市場的天賦之一是,群眾有投機需求時,就會有工具產生。1593年鬱金香被引進荷蘭,十年後成為荷蘭庭園裡流行的昂貴植物。鬱金香狂熱的初期只是花商預測來年最受歡迎的品種,他們大量買進,坐等價格上漲。沒多久鬱金香的球莖價格開始飆漲,價格的漲升又吸引更多人投入,最終演變成全民瘋狂的局面。1637年一月鬱金香球莖價格失控暴漲了二十倍,緊接著在二月又大幅下挫,從此價格便像雪球滾落山溝般一瀉千里。
英國南海泡沫
1711年時英國為了重建政府債信,以一千萬英鎊的政府債務創立了南海公司,被賦與所有南海貿易的特權。當時英國經濟長期繁榮,民眾儲蓄過多,卻少有投資機會。同時期法國由約翰。勞創造了一個密西西比泡沫,投機氣氛也感染了英國。到了1720年,雖然南海公司並沒有實質收益,且大量濫發股票,但股價仍然不斷飆漲。
由於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太濃烈,南海公司無法滿足投機需求,於是市場上一如歷史般,冒出許多離譜的投機股票,這些新投資計畫誇大浮華,例如建造永不停止的轉輪、由鉛中提煉銀等。最荒謬的是一家「財源永遠滾滾而進,但沒人知道底細」的公司,開門募資五個小時就有一千名投資人上門。但公司的發起人並不貪心,他迅速關門收拾行囊,從此不知去向。
並非所有投資人都認同這些荒謬的計畫,然而他們相信會有「更傻的傻瓜」接手,可惜最終自己竟成了最後的傻瓜,連科學家牛頓都不例外。牛頓感慨的說:「我能計算天體運行,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愚蠢。」這是空中樓閣最佳的註解。
大蕭條
1920年美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,孕育了最佳的投機溫床,最終演變成文明史上最大的投機熱潮和崩盤。由1921年至1929年,融資買股票的金額增加了九倍,股市投機成為文化主流,股友社的成立更助漲了投機歪風。股友社是由幾個作手組成,他們選定炒作標的後先默默吃貨,然後聯合交易所會員一起炒作。作法是先讓社員相互交易,把價格拉高並創出大量,吸引群眾的加入,再控制媒體散佈利多消息,最後把股票全倒給追買的散戶。
股市在各方炒作下逐漸變得狂熱,以封閉型基金而言,其價格應等於所持有股票的價值,但在崩盤前,封閉型基金卻溢價50%交易,名氣高的甚至是淨值的兩倍。雖然知名的經濟學家費雪,堅持經濟處在無盡的繁榮裡,股市不應該下跌,但股價依然崩盤而下,等落底時,價格都只剩高點的5%,可見情勢有多麼慘烈。
漫步華爾街書摘(二)
投資圖書館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