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(二)

  第八章 簡化投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鯷魚

  「如果秘魯沿岸的海潮向外移動,應該買進或賣出黃豆?」海潮向外移動時,秘魯沿岸的鯷魚會隨著海潮移往外海,所以鯷魚的捕獲量將減少。鯷魚主要供日本人飼養牛隻,鯷魚產量減少時,日本人便會以黃豆代替飼料,因此黃豆的需求會增加,所以答案是買進黃豆。

  這個案例主要在凸顯從事交易時,不可能知道所有知識,也沒有必要知道所有知識。那要怎麼辦呢?彼得。林區認為普通常識勝過專業的報告與數據,維特則認為市場走勢自會提供有用的知識,某些技術指標就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。

  但維特仍強調不能以技術指標作為主要的交易工具,不過作為輔助工具卻很有幫助,因為它們可以輔助我們判定交易中的趨勢潛力與陷阱。換言之,技術指標可以告訴我們「不可以做什麼」,而不是「應該做什麼」。維特最常用的輔助性技術工具包括:移動平均線、相對強度指標及動能指標。

  

移動平均的觀念

  移動平均線是一種鈍化的指數,目的在凸顯趨勢及趨勢的反轉,維特最常用的股票均線是200天移動平均線。威廉。高登的買賣法則是:當200天移動平均線由下降轉為平坦或上升,而且價格由下往上穿越均線時,代表買進訊號,相反的情況代表賣訊。維特的做法略有不同,首先,如果價格在均線之下,他絕不會買進;在均線之上,絕不會賣出。此外,當10週移動平均線穿越30週移動平均線,而且兩者的斜率都向上,價格又位在兩條均線上方,代表買進訊號。

  運用移動平均線或其他技術分析工具時,最嚴重的錯誤是對它產生執著的態度,認為均線是引領多空的「終極密碼」的指標,這時危險便可能臨頭。

 

相對強度指標

  所謂相對強度是指一支股票與一群股票,或大盤指數之間的漲幅比率關係。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,應該買進相對強度最強的股票。切記,絕不可僅因為股票價格低而買進,價格偏低往往有很好的理由。

  當指數創新高時,尋找同時或領先創新高的領導股票,上漲的機率最高。但切記不能在創新高時買進,必須在回檔的跌勢中出手,這種股票迅速回升的機會較高,上漲速度也更快。

  若想在指數盤頭時放空,不能選擇相對強度較高的股票,萬一盤勢判斷錯誤,損失會很嚴重。最弱勢的股票也不能賣空,因為下檔空間有限。最適合的是相對強度適中的股票,因為判斷錯誤時損失有限,若判斷正確也有不錯的利潤。

  如果想賣空強勢股,必須等指數出現中期或長期頭部,1-2-3法則得到確認時才能出手。這是在短期內迅速獲利的理想時機,因為當強勢股的頭部出現後,如果指數持續下滑,很可能出現一至三天的恐慌性暴跌走勢,一旦遇到這種情況,最好迅速獲利了結,因為快速反彈的機會很高。

  相對強度指標雖然重要,但參考性不如移動平均線。如果某支股票非常強勁,但價格低於移動平均線,仍不應買進。

 

動能指標

  市場也有動能,價格會以某個點為中心上下震盪。理想的震盪指標會領先或至少與指數同步變動,市場上漲時震盪指標也隨之上升,指標愈高時,市場超買愈嚴重。在指數頭部時,震盪指標也會盤頭,因此可以用震盪指標來預測或確認行情的轉折點。一般來說,指標的數值愈高或愈低,趨勢發生反轉的可能性也愈高,。

  騰落線(A/D)是計算每天上漲與下跌家數的差額,並繪製成圖表。騰落線會和指數呈現同方向變動,一旦兩者出現背離,通常代表趨勢即將反轉。投資人也可以計算價格震盪指標,方法是計算前一天與前五天的收盤價差值,然後加總最近十天的差值,這便是10天期移動總和。

  震盪指標不會告訴你,究竟會發生什麼危險,或危險什麼時候出現,但它會提醒你是否需要謹慎行駛或全速前進。不過要再次提醒,雖然有時只要參考震盪指標便能獲利,但絕不要這麼做,因為失誤時損失會很大。

 

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

  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都很難獲得穩定的績效,多數成功的投機者屬於折衷派,同時運用兩種工具選股操作。基本分析認為長期股價可用殖利率、盈利率以及公司的資產計算而得,這個方法忽略了價值判斷的主觀性,所以很難得到真實股價。巴菲特的老師葛拉罕認為應該買進低本益比,低帳面價值的股票,這個方法在多頭行情的初期到中期會有效,因為這個階段所有的股票都會上漲。不過到了末期就會遭遇麻煩,因為股票之所以低本益比,背後必然有理由。

  有的人會用企業盈餘成長率來預測股價,以每季預估的盈餘來操作,這是個危險的方法,因為高本益比的股票經常在盈餘公佈後,因業績不符預期而暴跌。此外,殖利率也不是選股的好工具,因為殖利率是股息除以股價,高殖利率通常是低股價所造成,但股價為何會偏低呢?因為盈餘不佳!

  維特建議投資人,如果有兩支股票的走勢氣勢相當,應先選擇本益比較低、公司債務較輕、流動性較佳的股票,至於新上市的股票,因為很難衡量勝算,最好不要碰。

 

  第九章世界真正的運作方式:經濟學的基本知識

政府的角色

  成功的投機與投資,都需要俱備經濟學的知識,我們的經濟是根據市場原理運作,不過舞台佈景卻由政府決定。通常政府的管制愈少,社會愈自由,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愈高,這些基本觀念在投資上很重要。

  舉例而言,1981年法國的激進社會主義者密特朗贏得大選,他計劃將重要產業收歸國有,課徵富人稅,並推動通貨膨脹刺激經濟,再引進大規模的社會福利措施,期望創造一個充份就業的繁榮社會。密特朗試圖控制市場活動的政策,必然有害經濟發展,法郎幣值一定貶值。維特在法郎兌美元4:1時放賣空法郎,並在三週後以6:1回補,雖然沒有補在最高點10:1,但卻能在幾乎沒有風險的情況下,輕鬆賺取了一筆利潤。

 

政府干預無效

  政府對市場的政策干預,效果一樣受制於市場原理,價格管制只會造成供給缺乏,價格補助則會造成供給過剩。例如美國在雷根總統上台前,國內的石油業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一片繁榮,石油進口課高關稅,利用稅制鼓勵新油井開挖。但雷根上台後宣佈石油產業將自由化,這時維特的朋友竟然建議他買進一支石油股。維特了解管制消失後石油業將面臨重大挑戰,因此他不但沒有買進,反而反手賣空,最後獲得很大的利潤。

 

  第十章繁榮與衰退

駕馭經濟方向的央行

  為何會有經濟循環?基本看法有兩派,「重商主義者」認為景氣循環是市場內部運作自然產生的結果。而以嘉圖為首的古典經濟學派,則認為是貨幣信用擴張所導致。維特支持李嘉圖的看法,認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,是造成景氣變化的主因,政策一改變,就會引發新的經濟局勢。最極端的例子是1984年7月24日,當時Fed的主席沃爾克宣佈:「Fed的緊宿政策並不恰當」,表示貨幣政策即將轉向,結果股市在同一天見底,隔天便展開新的多頭走勢。

  Fed發行的鈔票會因貨幣乘數關係,在市場上變成好幾倍的貨幣數量。例如 Fed發行了1億的鈔票,若當時的存款準備率影響的貨幣乘數是5,則市場上會多出5億資金。這是為何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政策,會產生如此強大的影響力。除了公開市場操作,央行還能調整法定準備率,設定重貼現率等方式來影響市場。

 

政府赤字支出

  政府的赤字支出不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,如果發行的債券是賣給一般民眾,則資金是由民眾轉移到政府手中,政府支出的增加與民眾消費的減少剛好互補,所以不會導致貨膨脹。不過,若政府的債券是由中央銀行印鈔票收購,則會導致通貨膨脹。

  分析當時的政治情勢,是投機成敗的關鍵。不過政治人物的心態有時很難用常理判斷,例如1982年7月,當時維特滿手多單。7月23日有參議員提出歷史上最大的增稅法案,維特判斷雷根在競選時承諾不增稅,所以很有信心的保留部位。可惜他的判斷錯誤,雷根並沒有信守諾言,股市在14天裡下跌了12天,讓維特慘賠出場。要掌握政治人物的心態,真難。

 

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(二)

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(四)

 投資圖書館

 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