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坦伯頓投資法則書摘(三)

   第七章危機即轉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危機入市

  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紐約的恐怖份子攻擊行動,和幾個世紀以來,金融市場發生的其他數十次危機一樣:股票的恐慌賣壓傾巢而出,為便宜股獵人創造出最好的機會。坦伯頓懂得將市場的恐慌化為報酬,也知道和戰爭有關的危機,正是絕佳的投資良機。

  搜獵便宜股的最好時機,是在企業短期內營運遭遇困難,股價恐慌大跌的時候。歷史告訴我們,危機總是一開始看起來最糟,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所有的恐慌會慢慢趨緩,當恐慌消逝,股價就會止跌回漲。如果用長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,就能瞭解類似1987年股市崩盤的事件,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。能否善用市場恐慌,是投資績效突出與否的重要關鍵。如果每個人都在賣,只有你買進,那就表示你沒有跟著群眾走,投資成果自然也有別於他人。

  觀察歷史可以發現,危機事件似乎源源不絕,不時引爆股市的崩潰式賣壓。曾經見過大風大浪的便宜股獵人,一直渴望這些事件發生,甚至期待它們發生,因為一旦發生,可能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不過,真遇到恐慌事件,要逢低買進卻不容易。當你手上有股票時,會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讓虧損不再擴大。一旦你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煩惱手上的持股,就無法把心思放在逢低買進這件事上。

 

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

  危機發生後,媒體的注意力總是放在黑暗面,負面新聞才能引發注意,正面消息則沒人注意。大眾執著於壞消息,媒體為了銷路也不得不持續供應壞消息,所以股市每隔一段時間,便會籠罩在恐慌中。記者通常只談眼前的問題,並且唯恐天下不亂,不斷擴大問題的嚴重性,往往把群眾的情緒引向最悲觀的方向,讓投資人驚慌失措,爭相以低價拋售持股。報紙必須靠壞消息才能吸引群眾,但看在便宜股獵人眼中,卻像是福音般的好消息。以這個角度來看,媒體其實是便宜股獵人的好朋友。

  要判斷投資人是否會成功,不是看他們在多頭市場怎麼操作,而是在空頭市場的表現。在股價急轉直下,氣氛低迷時,不管投資人多麼想與眾不同,都必須面對心理上的挑戰。坦伯頓解決這種困境的方法,是早在殺盤之前便已擬定買進決策。他會列一張公司表現迷人,但股價卻不迷人的清單,然後下長期有效的委託單,一旦幸運遇到恐慌,賣壓湧現時,便有機會以低價買進。例如股價100元的好公司,他可能會掛60元買進。

 

安全至上

  有些人雖然懂得在恐慌時撿便宜,但價值被高估的股票雖然回跌,有時只不過是高估的程度少一點而已,在這種價位買進並沒有好處。以遠低於市價掛單,可以善用市場的波動獲利,也能爭取到更多的安全邊際。為了避免損失,選擇的公司負債不能太高,以免在衝擊下破產。

  美國911事件後,坦伯頓把目標指向受傷最嚴重的航空業。航空業即使在景氣好的時候,也會因競爭或成本因素而陷入困境,遇到這麼大的危機經營壓力必然更大。但坦伯頓相信政府會伸出援手,不可能讓航空公司倒閉。他特別挑選本益比最低的八檔航空股,在開盤前以前一日市價的50%掛單買進,最後只買到了三家。由於航空業並不是長期看好的產業,他不打算持有五年,而是以六個月為目標。最後政府果然出手紓困,六個月後,三家公司的報酬酬率分別為:24%、61%及72%,成績相當迷人。

 

  第八章歷史韻律

  亞洲金融危機起於1997年7月泰銖貶值,並逐漸擴散到東南亞國家及南韓。這些國家的貨幣緊盯美元,這麼做雖然一開始吸引了許多外資,使經濟強勁發展,但也因資金過多,某些產業發展過度,於是有人獲利了結開始撤資。趨勢反轉後政府仍死守匯率,導致外匯存量急遽下降,終於引爆資金出走潮,讓股市也跟著重挫。

  這些國家中,坦伯頓最欣賞南韓。1983年他就認為南韓是「下一個日本」,兩國都是重儲蓄、鬥志昂揚的出口國。南韓的問題是政府保護大財團,因此這些大財團任意向外國舉債。當主要的借款國日本發現金融風暴不斷延燒,開始收縮資金傘,導致韓圜匯價一落千丈,最後整個國家陷入危機,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請求協助,這種惡劣的局勢坦伯頓當然不會缺席。

  風暴來襲後南韓投資人奪門而逃,股市本益比創下最低紀錄,以長期眼光來看,這些股票簡值太便宜了。但這一回坦伯頓選擇投資馬休斯韓國基金,而不是買個股。其實區別投資人是否出色,關鍵在於他們的買進時機,而不是選股的功力。坦伯頓之所以選馬休斯的基金,是因為馬休斯的投資理念,基本上是坦伯頓的翻版。坦伯頓投資後,兩年內基金就成長了267%。

  這裡有個現象值得討論,坦伯頓投資時,馬休斯的基金狂瀉了65%。投資人總喜歡選近期績效最高的基金,這種投資方式很容易買在市場的頭部。追逐績效最佳的共同基金,和追逐漲勢最高的個股並沒有兩樣。只要基金經理能幹,便宜股獵人應該在共同基金績效不理想時投資,而不是在端出好成績後再跟著後頭搶進。

 

  第九章投資債券不無聊

以歷史為師

  坦伯頓在2003年3月網路泡沫後受訪時,建議投資人可以買進債券。一般總認為債券只是穩定收益的工具,其實時機捉得對,也是出色的投資工具。債券價格會和利率波動方向相反,當利率下跌時,長期公債或零息公債便會上漲,就像股票會上漲一般。坦伯頓之所推薦購買債券,是認為所有國家的股票都太貴了,並預估三年內那斯達克會下跌50%,只有債券還有機會。

  當時的三十年期零息政府公債利率是6.3%,他推測當網路泡沫破裂後,由於規模驚人,會導致消費緊縮,引發經濟衰退,這時Fed必會調降利率刺激經濟,而長期債券價格將會上漲。這個觀點其實是有歷史前例可循,Fed主席葛林斯班每回遇到相同情況,都端出類似政策。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盤、1988年長期資本公司倒閉事件,都有類似的經驗,所以坦伯頓相當有把握,當網路泡沫破裂時,債券的表現將超越大部分投資工具。他甚至在事前斷言,當那斯達克下跌40%時,長期債券的價格會開始上漲。

 

利差交易

  但坦伯頓這回並不打算投入自有資金,而是採用利差交易策略,從日本借入利率0.1%的資金,購買高利率的債券,賺取其中的差價。問題是當那斯達克崩跌,美國經濟走弱後,美元必然隨之貶值,購買美國債券雖然賺了利息,卻可能賠了匯差。坦伯頓相信加拿大的貨幣遠比美國安全,而且貨幣政策和美國同步,因此投資了加拿大的零息債券。結果三年後債券創造的報酬是43.4%,同時美元又相對加拿大幣貶值,加計這部份的差價,報酬增為86%,年平均報酬是25.5%。

  照坦伯頓過去的操作,當那斯達克指數重挫後,坦伯頓應該會進場撿便宜,但2003年他並沒有這麼做。因為他發現美國房市正在吹起另一個大泡沫,他用資產的重置成本來估算不動產的價值,比較房屋的市價和重建的成本差異。他注意到有屋主竟然用興建成本四到五倍的價格買房子,警覺之心油然而生。他分析了歷史上的房價統計,認為經濟有回跌50%的可能性,所以選擇避開美國股市。

 

  第十章睡龍驚醒

浴火鳯凰

  1988年坦伯頓受訪時表示,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國家,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緊跟在後,而中國將是下一個極具投資潛力的國家。日本、南韓和中國都曾跌到谷底,日本在二次大戰受創嚴重,南韓則是歷經韓戰蹂躪,而中國則受到「大躍進」及「文化大革命」的摧殘,坦伯頓相信三個國家都會有浴火重生的發展。

  不管哪個國家,高儲蓄率都是經濟成功的必要條件,因此坦伯頓投資海外時最重視這一點。1988年時,中國是儲蓄率僅次於日韓的國家。擴大出口,提高儲蓄率,讓日韓兩國累積大量外匯,提供足夠的資金促進產業成長,同樣的情境也在中國出現。1992年中國紡織品佔出口比率為30%,機器、設備及電器等為14%,但到了2005年紡織品只剩14%,機器、設備及電器則增為42%,發展軌跡和日本南韓如出一轍。

 

投資行動

  由於中國仍有許多管制,所以他的投資方式也不太一樣。2003年時他投資聚焦於中國的共同基金,2004年則購買中國人壽和中國移動兩家公司。坦伯頓之所以選擇以美國存託憑證在紐約掛牌,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壽,原因是看好人民幣升值趨勢。壽險公司擁有許多資產,藉由購買保險公司的股票,等於同時持有人民幣。這種策略坦伯頓經常使用,例如投資日本日立公司股票時,他的目標不只是日立公司,而是底下許多未揭露獲利的子公司。投資某些規模較小的新興市場時,他會購買大型銀行股,因為這些大銀行通常擁有許多當地公司的股票。中國人壽也有類似的功能,而報酬率也很令人滿意,三年漲了十倍。

  中國移動則是中國行動通信服務的龍頭,市佔率68%,同樣也有ADR在紐約交易。這家公司的本益比只有11倍,盈餘成長率高達20%,本益成長比為0.55,是全球無線通信產業中最便宜的股票。以這種盈餘成長率來估計,五年後的本益比只有5倍,十年後則只有2倍。之所以把眼光放長為十年,是因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嚴重,為了估計十年後盈餘,除了公司本身的競爭優勢之外,也要分析競爭者。這些分析沒有白費精神,中國移動三年漲了6.5倍。

 投資圖書館

 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