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資金律書摘(一)

高登公式                  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  費雪的公式略為調整後便成為高登公式:

   貼現率(市場報酬)=股息收益率+股息成長率

   這個公式能準確預測股市的長期報酬率。例如二十世紀平均股息收益率約4.5%,成長率也是4.5%,所以長期平均報酬約為9%,和實際報酬率9.89%很接近,二者的差異主要來自股價上漲。不發放股息的公司,市場報酬約略等於盈餘成長率。不過高登公式無法用在短期的股票報酬預測上,只能用在長期預測。

  由高登公式來看,現在的美國股市股息收益率約5%,股息成長率為1.55%,合計6.55%,不可能達到二十世紀10%的高報酬水準。債券的殖利率不會成長,績優公司債的殖利率約6%。若以歷史經驗來看,過去股票的報酬遠遠優於債券,因此未來的表現可能相對落後。因為過去的高報酬會導致股價過高,這將拉低未來的報酬預期。伯恩斯坦認為長期而言,股票與債券的報酬率將趨於一致。雖然如此,但人類的很奇怪,價格愈貴的金融資產愈吸引人。番茄變便宜時大家會多買一點,但股票就不一樣了,清倉大拍賣時反而避之唯恐不及;價格大漲時卻又一窩蜂搶進。

 主人和狗

  先鋒基金創辦人榑格爾,將股價因本益比調整而產生的短期波動稱為「投機報酬」。因為股息收益率或成長率造成的股價變動,稱為「基本報酬」,這是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主要力量。股價的短期「投機報酬」幾乎無法預測,但長期的「基本報酬」則有某種程度的預測性。

  華格的比喻更妙,他把「基本報酬」比喻成溜狗的主人,「投機報酬」比喻成活潑興奮,四處狂奔的小狗。雖然最後二者都會到達相同的目的地,但幾乎所有股市玩家,都把注意力放在四處亂跑的小狗而不是主人身上,只追踪不可預測的變動,卻忽略可掌握的部份。

 

如何提高報酬

  高登的公式指出長期的報酬率是固定的6.5%,有沒有辦法提高報酬率?有三個方法:

一、提高股息發放比例。市場的盈餘殖利率是4%,但只支付1.4%股息,還保留了2.6%。有證據顯示,企業的保留盈餘常常被浪費掉,若能增加股息比例,就能提高報酬率。

 二、本益比或價格股利比等若提高,會提高股價,提升報酬。

 三、股市獲取高報酬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等到股價狂跌時再買進。想賺大錢,就虔誠的乞求上蒼來一次大崩盤,以便撿便宜貨。對長期投資者而言,最悲慘的命運就是股市長期維持榮景,使買進股票的成本長期偏高。

 

在悲觀時買進

  貼現率的高低主要受風險的影響,例如食品公司和汽車公司雖然有相同的預期收益,但食品公司的經營穩定可靠,無論經濟局勢如何變化,人們總要填飽肚子。至於汽車銷售就對景氣有高度敏感,因此汽車業的貼現率會高於食品業。不過高貼現率也意味著較低的股價,以及未來較高的報酬。克萊蒙教授比較了「卓越企業」和「不卓越企業」五年的投資績效,結果發現「不卓越企業」竟然比「卓越企業」高11%。因為不卓越公司的股價相對便宜,所以報酬率反而比較高。投資人往往以為好公司就是好股票,事實剛好相反。

  以整體股市來看,結果也一樣。1929年市場一片欣欣向榮,汽車、電話、飛機和發電廠完全改變人類的生活。至於1932年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失業,國民生產毛額腰斬,幾乎看不到明天。若在1929年9月投資,一直抱到1960年,則年報酬率約7.76%,一元會增值為9.65元。若敢在最悲觀的1932年6月買進,同樣抱到1960年,則年報酬率會變成15.68%,一元會增值為58元。這個結果說明,景氣最明朗的時候,最不適合投資;相反的,景氣愈是昏暗不明,愈是投資的好時機。傳奇的坦伯頓強調只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才出手,的確有道理。

  歷史一再證明,承擔風險、危機入市才能創造高報酬,信用評等較低的公司債股息較高,即使考慮可能的損失,報酬仍比政府債券高。不過必須在二者有一定利差時才可以投資,當垃圾債券和國庫券的利差低於5%時,千萬別買垃圾債券。

 

  第三章市場聰明,你傻瓜

慘不忍賭的基金

  1920年考列斯分析財經機構及專業財經刊物的投資建議,發現他們挑選的股票有三分之二輸給大盤。1964年簡森研究基金的績效,發現115支基金中,只有48支優於大盤,67支輸給大盤,基金整體的報酬則和大盤相當。不過,若扣除管理費後,基金的績效會降低1%,只剩39支基金優於大盤。有趣的是,只有一支基金報酬超過大盤3%以上,但卻有21支基金績效輸大盤3%以上。後續有許多研究支持這個看法,也發現基金過去的優異表現,根本無法預測未來的績效。這些研究都有「存續偏差」問題,只能針對存活的基金進行研究,至於績效太差遭解散的基金則無法納入樣本,若考慮這些失敗的基金,則積極管理型基金的績效還會更差。

  基金規模一擴大,會遇到許多問題,例如大量買賣股票時會出現「衝擊成本」,造成買價或賣價大幅波動,進一步壓縮報酬率。績效好的基金規模會不斷擴張,報酬率也隨之降低。所以投資人看到基金績效不錯才投資的習慣,通常享受不到高報酬,而是跳上績效逐漸走下坡的列車。

  積極型基金不可靠,投顧老師也要提防。作家卓曼在《反向市場操作策略》一書中,檢驗1929年以來股市分析師的建議,結果發現其中有77%是錯的。股市快報的可信度也不高,葛拉漢和哈維針對237份股市快報進行分析,發現只有25%具參考性。研究也發現沒有一位分析師能一直保持正確,而且長期的報酬比指數低10.4%。富比士的名言是最佳註解:股市快報真正能賺到錢的是訂閱費用,而不是投資建議。

 

效率市場假說

  法瑪在尋找完美投資策略時發現,從歷史紀錄中找出的有效策略模型,一應用在未來便慘遭失敗。過去完美的策略,在未來卻會失去魔力,為什麼會這樣?其實用隨機的亂數資料,也能出現與股市走勢類似的規律;藍偉伯發現股市變動竟然和孟加拉奶油產量有高度相關,這說明股價很可能是隨機變動。法瑪進行了嚴格的研究,結果證實了這個想法。

  股價之所以會隨機變動,是因為所有資訊都已經反應在股價中。可能原因是太多分析師隨時在追踪訊息,一旦出現新訊息股價在瞬間便會反映集體的判斷。在這種情況下,所有的分析都將失去作用,這個觀念被稱為「效率市場假說」。但是,如果效率市場假說成立,要如何解釋巴菲特或林區等投資大師的存在?伯恩斯坦認為,就因為多年來才出現少數幾個特例,更證明了這個假說確實存在,如果市場缺乏效率,應該會出現很多巴菲特。不過,即然有巴菲特存在,能否投資在未來的巴菲特身上?問題在於,回顧過去可以找出巴菲特和林區,但從幾萬名分析師中,要找到未來的巴菲特或林區根本不可能。

 

基金黑洞

  基金所賺得的毛利加總就是市場報酬,因為市場就是基金的加總。但基金除了管理費用外,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本,例如交易佣金、買賣時產生的「價差」、市場衝擊成本等。因為沒有任何基金可以持續打敗大盤,所以投資人的報酬等於市場報酬減去積極選股的成本,約1~2%。

  要如何解決基金報酬低於大盤的問題?福斯建議只要依權重買進所有股票,不再積極管理便能解決問題。由於指數是由成份股依市值加權計算而得,股價上漲時市值也上漲,權重也跟著調升,下跌時也一樣,因此不需透過買賣來維持平衡。研究發現78%指數基金的績效高於基金的平均值,其中44%的績效排在前四分之一。如果把那些因績效太差而結束的基金也算進來,指數基金的排名會更漂亮。

  自己選股投資會不會比較有利?由於資金量太少,一般投資人很難分散投資,這固然會增加獲得高報酬的機會,但慘賠的機率也隨之增加。無法適當地分散投資,就等於無法掌握投資報酬,這和賭博便沒有兩樣。

 

  第四章完美的投資組合

資產配置

  伯恩斯坦的結論是:高報酬必伴隨高風險,但沒有人可以打敗市場,更難靠掌握市場時機操作獲利,自行選股投資因為分散不夠,承擔的風險太高,所以最聰明的做法是投資整個市場。不過市場有很多種類型,「資產配置」便相對重要。雖然投資報酬會受股票或投資時機的選擇而有所不同,但在效率市場下,股票或時機的選擇都無法提升獲利,因此資產配置是影響報酬率的因素中,投資人唯一能控制的因素。

  有沒有辦法從歷史資料中找到最適合未來的投資組合?不可能,適合過去的投資策略或組合,可能真的適合當時的時空背景,也可能只是隨機現象,但對未來則幾乎沒有預測能力。

  投資前投資人要將所有資產都考慮進投資組合中,獲利的關鍵是不要太在乎各年度的表現,因為長期而言,各類資產自然會平衡成長。重要的是,長期而言,績效到底如何,而不是短期變化。

 

四個指標

一、風險資產與安全資產

  就風險性來分,資產可分高風險高報酬的資產,例如股票;或低風險低報酬的資產,如債券兩種。投資組合的報酬,取決於如何配置這兩種資產的比例。長期債券變動較為激烈,對通貨膨脹的抵抗力薄弱,五年以上的長期債券不宜投資。二十世紀投資美國股票可獲9.89%的報酬,債券則為3.86%。但未來股票的報酬可能會下降,債券的報酬則會提高,拉近二者的距離。

 

二、找出全球性的股票組合方式

  外國股市通常和國內股市走勢反向,可以用來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。投資人可以用「投資組合再平衡」來操作,賣出上漲幅度較高的國家股票,買進報酬較低國家的股票,讓兩者的配置回到原始比例。如果從1969到2000年,每兩年投資組合再平衡一次,會比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型報酬多1.5%。

 

三、規模與價值

  小型股或價值股的風險較高,報酬也更大。考量報酬和風險,投資人應該擁有較高比例的大型股,並在大型價值股和成長股之間取得平衡。小型成長股由於風險太高,報酬率反而較低,因此只有小型價值股值得投資。

 

四、產業類股

  伯恩斯坦建議不要投資特定產業,因為產業變動太劇烈。例如十九世紀初,鐵路運輸是美國股市的核心,但1950年卻幾乎被汽車業及航空業擊垮。1980年石油產業主宰了市場,但不過十年,產業市值竟縮減成四分之一。只有不動產投資信託及貴金屬股票比較特殊,值得特別注意。除了有扺抗通貨膨脹的效果外,也不會和股市連動,不動產投資信託更擁有爆發的潛力,報酬不輸股票。而且只要適時操作資產再平衡,每年還能額外獲得3%~5%的報酬。不過要操作資產再平衡並不容易,因為當你決定賣出時,一定會聽到許多強烈建議買進的聲音;適合買進時,則會有強烈賣出的理由浮現,要持續對抗大眾的情緒反向操作,非常困難。

 

投資金律書摘(三)

 

投資圖書館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股市 長期投資 價值投資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