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摘(一)

  要投機什麼?              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
 公債

  說到投機,一般人只聯想到股票,其實商品、貨幣、債券等都可以投機。長期債券的的利率有時波動得很厲害,不過若想對長期利率變化進行投機,最好用股票來作,因為對於債券市場出現的巨大變化,證券市場會晚好幾個月才作出反應,把握這個機會便能獲利。

  科斯托蘭尼最成功的投機來自債券。一九八九年蘇聯和美國的關係明顯緩和,他預料蘇聯有可能向西方國家發行債券,但前題是必須清償沙皇時代的舊債務。由於蘇聯的天然資源相當豐富,絕對有能力償債,於是科斯托蘭尼買進只剩1%不到的沙皇債券,幾年後獲利六十倍。

  科斯托蘭尼說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,他年輕剛學開車時,教練告訴他:「你永遠學不會開車!」「因為你總是盯著方向盤,你應該把頭抬起來,看前方三百公尺的地方。」從此以後,他開起車來完全變了一個人。投機必須把眼光放遠,當然適當的經驗也不能少。科斯托蘭尼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判斷,是因為他過去早有投機貶值公債獲利的經驗,投機標的是德國公債。在二次大戰後德國變成一片廢墟,根本無力償還青年公債,但科斯托蘭尼認為德國人勤奮的美德,日後必定有能力償還,這個投資讓他獲利一百四十倍,蘇聯公債的操作,不過是德國成功經驗的複製。

 

外匯

  科斯托蘭尼提到一個有關外匯炒作的故事,主角是曼海姆和卡斯提裘尼,兩個人都曾經利用貨幣貶值累積巨額的財富。這兩位富可敵國的炒手決定聯手作空法郎,在一次大戰後法國經濟凋敝的環境下,他們作空法郎的構想吸引無數投機者加入,而且隨著法郎走跌,各行各業的人士紛紛搭上這班列車,紛紛用貸款買進任何可買進的商品,期望賺取法郎大貶後商品升值的利益。結果法郎從戰前五法郎兌一美元瘋狂的貶到二十八法郎兌一美元,而投機者還陸續加入。

  最後有消息傳出,紐約摩根銀行將提供一億美元給法國干預匯市,這時氣球終於爆了,作空法郎的投機客開始陷入恐慌。泡沬是由群眾心理所吹起,一旦心理轉向消失的速度也同樣驚人,市場在半小時內迅速改變方向,空頭全部轉變成多頭,幾天內匯率就跌回到一美元兌十五法郎,市場哀鴻遍野。

  這個故事顯示不管一個人有多成功,判斷的精準度有多高,都無法保障下一次會正確,如果操作策略不正確,不管成功了多少次,只要一次失誤就會歸零。其次,投機市場人愈多的地方愈危險,因為賺錢的總是少數,《投機者的撲克》書中說得好,這世界怎麼可能存在狼比羊多的草原?況且大家都因看空而進場了,最後只剩下回補的買盤了,那還有多餘的賣壓呢?

 

原物料及有形資產

  原物料投機是零和遊戲,有人押價格上漲,就有人押下跌。科斯托蘭尼認為原物料的投機只適合熟悉風險、承擔得起損失、有經驗的投機家,最適合出於職業因素,和原物料生產有關的人,因為必要時他們可以將買進的原物料用在企業的生產上。

  一般也認為鑽石、黃金、名畫等有形資產值得投資,不過有形資產不會產生利潤,所以除非在嚴重通貨膨時期,否則不適合投資。尤其是某些投機客迷上收藏的作品,由於他們和收藏品難分難捨,即使已經有鉅額利潤也無法實現獲利。

 

  奇幻的證券交易所

最古老的交易所

  人類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出現在荷蘭,交易的股票是經營殖民地的印度公司,他的股價也和現代一樣起伏不定。如果企業有希望提高紅利,投機人士便會蜂擁而至,有時紅利雖然如預期般提高,但由於預期已經實現,沒有更新的題材吸引投機者加入,指數有可能反而下跌。萬一紅利沒有達到預期,就可能點燃導火線,盲目的不信任便會取代先前盲目的信任。

  自十七世紀中葉起,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就已類似現代證券交易所,有期貨和期權交易、展期交易、貼現交易甚至買空集團和賣空集團都已出現,顯然證券市場幾百年來變化並不多。

 

交易所內的真相

  科斯托蘭尼說他常去證券交易所,「因為其他地方都不像這裡,能看到這麼多傻瓜。並不是我對傻瓜感興趣,而是為了進行和他們截然不同的動作。」群眾總是錯的,交易所裡只有少數人獲利,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。從證交所裡可以看到世界歷史的影子,不過這是一面扭曲的鏡子,只有經驗豐富的投機人士,才能理解其中含意,能讀懂這面鏡子的人,就享有特權。

  有人認為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溫度計,其實不然。雖然長期而言經濟發展和證券有顯著相關,但由於經濟和證券走勢不一定平行發展,短期內有可能完全相反,所以短期內證券市場無法顯示當前的經濟狀況,也預測不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。經濟發展和證券就像散步的主人和他的狗,狗會繞著主人來回奔跑,不過最終的方向總是和主人一致。

 

  指數有什麼道理

股價為什麼會漲?

  新聞媒體每天都費盡心思解釋指數的變化,想為走勢找出合乎邏輯的原因,對投機人士來說,這些評論毫無用處,因為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,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不同。證券市場像小公主或天氣一樣任性,我建議大家應該冷靜,不要在意證券市場喜怒無常的脾氣,尤其不要為此尋找合乎邏輯的解釋。從短中期來看,絕對不是好的股票一定上漲,壞股票肯定下跌,情況可能完全相反。一家企業可能獲利豐厚有良好的前景,但只有需求大於供給時,股價才會上漲,這是證券市場的唯一邏輯。

  科斯托蘭尼第一次到交易所時,一位老手教育他:「你看看周圍,這裡的一切都取決於一件事,就是看這裡的傻瓜比股票多,還是股票比傻瓜多。」行情趨勢要看賣方是否比買方更急迫,「如果股票持有者迫於心理或物質上的壓力,被迫出售,而買方卻無急迫購買壓力,這時行情就會下跌。」一切取決於供給和需求,科斯托蘭尼全部的證券交易理論都以此為基礎。

 

股市長期走多的背景因素

  投機人士除了要觀察本國的經濟形勢,也必須分析世界趨勢,重點是,具決定性的不是過去的發展,而是未來的發展。為什麼科斯托蘭尼多年前便判定股市會長期上漲?因為雖然有些區域戰爭,但世界和平基本上已得到保障,新時代是由美國統治的和平時代。投資者只要嗅到火藥味便不會投資,資金會流向黃金等有形資產。但由於和平已長期得到保障,所以全球股市亮起綠燈,長期迅速上漲。

 

貨幣制度

  過去的金本位制度阻礙了貨幣供給,這個制度根本是禍害,幸好目前的經濟規模太大,外匯流通量已不是金本位能負荷,重回金本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。但像德國這樣的國家仍抱持金本位的精神,以追求貨幣穩定為主要目標,限制貨幣供給,這已導致災難性後果,使德國的失業率一直停留在10%,做法並不明智。

 

  行情上漲的祕密

貨幣+心理=趨勢

  當趨勢長期看漲時,中期行情還是會來回巨幅波動,主要原因就是貨幣供給的差異。貨幣對證券市場而言,就像氧氣之於呼吸,或汽油之於引擎一樣重要,缺少貨幣,即使一切條件都有利,行情也不會上漲。不過,有汽油不表示就會燃燒,還需點一把火,這把火在股市而言,就是群眾的心理因素。如果群眾心理悲觀,市場便不會上漲,只有在貨幣和心理都呈正面,群眾對前景樂觀,口袋裡也有足夠的現金時,指數才會上揚。

  就市場的中期發展而言,貨幣比心理因素更具決定性作用,如果貨幣因素是正面的,那麼到了某個時刻,心理因素也會變成正面的。根據經驗,當市場游資充斥時,這些流動資金最慢九到十二個月後,便會進入證券市場,此時多數投資者仍抱著悲觀心態,但在指數逐漸上漲後,指數本身便會讓群眾產生興趣,陸續吸引資金進場買進,行情便能正向循環而上。

  如果資金動能萎縮,即使實體經濟狀況仍然樂觀,但一段時間後因為沒有新資金加入,行情便無法上漲,當大家期待的漲勢沒有出現,失望的資金便會陸續退出並壓低指數,下跌的股價又會引來賣壓,惡性循環便由此開始。其實股價也是一種財富,股價下跌等同財富萎縮,會進一步打擊實質的消費力,進一步助漲悲觀氣氛。

 

證券二手車市場

  科斯托蘭尼一再強調證券市場不是經濟狀況的溫度計,指數經常和經濟狀況背道而馳,為什麼會這樣?證券市場就像二手車市場,當汽車公司紛紛推出新車時,會想盡方法促銷吸引消費者購買,這時二手車會因乏人問津而價格下跌。已經在交易所買賣的股票便是資本市場的二手車,當前景樂觀,企業紛紛擴大籌資,新企業也紛紛上市,這些都會吸收許多市場資金,使交易資金減少,已上市的股票反而會下跌。

  在經濟需求停頓時,企業會放棄或延後增資或上市計畫,由於缺少新的投資標的,剩餘資金就會轉向購買已經上市股票,這時就會出現在經濟蕭條時,企業利潤減少,但指數反而看漲的現象。

  1952年以後,德國工業大規模擴張,吸收了所有資金,嚴重排擠用於證券交易的資金,於是出現企業績效大幅上升,指數卻不斷下跌的矛盾現象。當工業擴張速度放慢,甚至出現停滯時,中央銀行終於寬鬆資金供給,打開資金閘門,吸入資金「氧氣」後,市場重新活躍起來,股價直線上升,引爆多年被壓抑的漲勢潛力,導致指數狂飆,這個經驗證實,「資金才是證券市場的氧氣」。

 

通貨膨脹及通貨緊縮

  通貨膨脹就像是加溫中的浴缸,坐在裡面很舒服,但必須小心太熱時也會傷人。通膨是在當經濟高度繁榮導致需求增加,生產和服務無法滿足需求時,會導致價格上揚,於是工會要求增加工資,上揚的工資又推動商品上漲,形成價格互抬的螺旋,最後導致急遽性的價格上漲。很多人認為通貨膨脹不利證券交易,其實股票和其他有形資產一樣,必須靠通膨帶動。真正對證券市場有負面作用的,是中央銀為消除通膨而採取的措施。

  通貨緊縮則情況相反,貨幣供給持續短缺,企業及消費者都會暫緩投資和消費,因為明天會更便宜,這時股市必然崩盤。

 

利率

  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會調降利率,理論上較低的利率會刺激企業投資及個人消費的增加,但實際上衰退的經濟會壓抑支出,因此從中央銀行取得的資金並不會流向投資及消費,而是流入股票市場,這時儘管實質經濟表現不佳,企業的獲利下降,但指數反而會上漲,甚至大漲,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一年多。

  當經濟情勢大好時,央行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失控,不得不提高利率。利率提高會影響股市心理及資金動能,造成經濟情勢仍然有利時,股票卻開始下跌。央行強勢提高利率後,指數回跌只是早晚的事,而且之前的氣氛愈熱絡,崩跌的情況就愈厲害。

  除了央行決定的短期利率外,由債券市場決定的長期利率,也會影響股市資金動能。雖然短期利率也會影響長期利率,但央行並無法決定長期利率水準。

 

大眾總是錯的

  一九八七年貨幣政策轉為緊縮九個月後,股市發生嚴重崩盤。一九九四年,債券市場崩盤時,利率幅度和一九八七年一樣高,但奇怪的是證券市場僅略微下跌,而且在貨幣因素稍微轉好後,證券市場便開始暴漲,為什麼差別這麼大?

  一九八七年時市場一片樂觀,對前景大為看好,但一九九四年則相反,雖然道瓊指數創下新高,但市場普遍看跌。顯然在大眾樂觀時,最好小心謹慎;在大眾悲觀時,反而可以高枕無憂。

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摘(一)

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摘(三)

投資圖書館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