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極型價值投資法導讀 ~~~ 賴老師投資教室
這是一本奉行「價值投資」者必讀的好書。作者以歷史資料推論,2020年前,全球股市都將落入盤整格局。這個結論非常重要,許多投資觀念是在長達35年的多頭市場下發展出來,並不適用盤整市場。
價值投資法由葛拉漢(Benjamin Graham)提出,實際運作成果並不理想,部份原因是當時正落入長期盤整走勢,此外葛拉漢的方法也有問題,他選擇買進經營績效差,但實質價值高過股價的「爛屁股」,因此踩到地雷的機會相當高。
巴菲特承襲葛拉漢價值投資的觀念,但揚棄葛拉漢撿「菸屁股」的習慣,把焦點放在「績優股」身上,他耐心等候「績優股」落難時才出手,結果長期創造出驚人的報酬率,成為舉世的典範。巴菲特的方法只強調買進時機,較少著墨賣出方法。這個方法之所以成功,和1982年之後的長期多頭市場有關。
凱茨尼爾森的觀念是巴菲特投資觀念的修正。巴菲特是等到獵物因意外撞偒暈倒在地,才輕鬆撿起來,然後細心救活以便長期吸取乳汁。但凱茨尼爾森認為只要獵物不慎跌傷了腿,跑不動時便可出手。一旦獵物回復健康,有人出高價要收購當成寵物,便可以放手賣掉。
一如巴菲特改善了葛接漢價值投資的績效,凱茨尼爾森模型的績效是否比巴菲特投資模型的績效好呢?目前並無答案。因為凱茨尼爾森模型的安全邊際比巴菲特模型的安全邊際更小,不過巴菲特的模型屬於超長期的,投資人必須極端有耐心才能等到機會來臨。可惜,多數人還沒等到機會來臨,早就睡著了。而且真讓他們遇到獵物狂奔撞暈倒地的機會,一般人也會驚嚇得不知所措,以致失去最佳的時機。而凱茨尼爾森的模型操作期間較短,操作機會較多,比較符合像我這種平凡人的習性,實用性較佳。畢竟,天堂雖美,卻非凡人可達,還不如登高覽勝,一樣有不錯的風景可看。
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,在於依歷史經驗提出對未來的展望,並提出一套可行的操作模型,包含股票的篩選觀念,合理股價、買進價位、出場價位的計算。雖然計算公式涉及參數的判斷,對股市新鮮人略有難度,而且參數判斷不同,計算出來的價位也不一樣。換言之,計算出來的價位只具參考性,而非絕對性。不過就如孫子兵法所說:「多算勝,少算不勝,何況無算乎?」
書名:積極型價值投資法
作者:taliy N. Katsenelson凱茨尼爾森
出版社:財信出版
評價:內容豐富性:★★★★☆
觀念啟發性:★★★★★
技術實用性:★★★★☆
內容摘要
股市前景展望
盤整市場再現
市場趨勢預測
作者根據過去兩百年的股市資料,歸納出重要的結論:長期多頭市場後,通常會接著長期盤整市場,持續期間和前一段差不多。以美股的走勢判斷:「2020年之前,美國股市都會陷在盤整格局裡。」這結論太重要了,因為過去三十年多頭市場建立的操作策略,已經不再適用。
在多頭市場中,本益比和盈餘都會上漲,一旦進入盤整市場,本益比會由多頭市場的高估,逐漸壓縮沈澱,在企業獲利不變的情況下,股價還是會下跌。在長期多頭市場中,買進成長股長抱績效最好,但在盤整市場中,以價值投資精神選擇低本益比的股票報酬最高。根據研究,即使在多頭市場下,低本益比策略也能提供不錯的報酬。
即然市場已陷入長期盤整走勢,資金是否應該抽離股市呢?作者的發現和許多研究的結論相似,長期而言,股市的報酬率還是比較高。
投資者的宿命
據大壩公司一份1984到2002年的研究,發現在恐懼與貪婪的驅動下,投資人傾向在股市上漲時才投入資金,在股市下跌時又很快賣出,導致績效低落,在盤整市場中這種習性傷害更大,本書提供的做法將可以避開這種悲慘的命運。
各種市場走勢下的情緒反應
作者發現經濟成長並非形成多頭或空頭最重要的因素,市場的情緒反應才是關鍵。雖然社會不斷演變,但人類投資的情緒反應,百年來都沒有變化。
多頭市場
多頭市場持續愈久,投資人愈覺得自己投資功力非凡,對操作也愈有信心,對報酬的期望更高,風險意識則變得遲鈍,讓原本畏懼風險的人也開始追求風險。多頭市場的尾聲,投資人發現隨便買都會賺,自己變成超級股神,完全把風險拋在腦後。這時,「報酬」是主宰市場的主流價值,「風險」變成沒人重視的模糊字眼。山坡上到處是綿延無盡的翠綠青草,幾次喊狼來了結果都是虛驚一場,這時誰還會擔心可能出現的大野狼?
空頭市場
多頭市場培養出「逢低買進」的慣性操作模式,到了空頭市場突然吃足苦頭,「逢低攤平,愈攤愈平,最後攤到棺材裡,」投資人的信心和財富逐漸喪失。「風險」觀念躍為主流,投資人都變成驚弓之鳥。
超乎預期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都會影響股市發展。聯準會的政策工具較容易對付通貨膨脹,通貨緊縮則較難處理。作者認為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導因於市場已經發生通貨緊縮,但聯準會卻一心只想打擊通膨,最後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。至於日本1980年代後持續至今的經濟蕭條,則是政府干預,不准結構上已破產的企業倒閉,導致林立的「僵屍企業」干擾資本市場的運作。
作者認為:「未來我們雖然還會看到股市大幅下跌,卻不太可能出現經濟大恐慌或日本那樣的狀況。因為聯準會將用盡辦法反制通貨緊縮,不太可能重蹈覆轍。」這本書雖然2007年在美國出版,但之後的股市走勢基本上和作者的預測相同,也驗證了本書論點的正確性。
長期盤整市場
長期盤整市場是由多頭、空頭及無趨勢期間組合而成。每個中期趨勢的期間都在幾個月到幾年之間,當趨勢看似形成,行情很可能就要反轉。投資人在遭熊咬後又被牛踢,信心大失下紛紛傷心離場,資金出股票市場。於是股市不斷失血,本益比進一步壓縮。
盤整市場和多頭市場的共同特性是波動。以年報酬率來看,多頭市場大幅上漲的機率為65%,大幅下跌為3%;而盤整市場大幅上漲和下跌的機率約為35%與21%,合計約56%。在多頭市場漲勢確立後順勢操作,往往有一定利潤。但盤整市場如果以漲勢確立當進場指標,下場鐵定難看。
積極型價值投資法書摘(二)
投資圖書館